高考结束已经有几天了,有的考得好,有的考得不好,估计有不少同学再考虑一下,要不要选择复读?
我比较适合谈论这个话题。
一,我来自一个以复读闻名的城市。二,我自己也参加过复读。
至于我们这边的复读风格有多严重,有兴趣的可以搜索“郸城一高”。近年来,我们不断与有名的毛坦工厂一起上头条,被贴上高考工厂的标签,来自大家市。
虽然我所在的学习并不比郸城一高那么突出,但讲一组数据也足以让许多人吃惊。
在我复读的那一年,我们学校的高考人数接近1万人。记住,这是我们学校的总参与人数。这一万人来自70多个班,其中20个班是一次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三学生,其他50多个班都是复读的。每个班有多少人?这么说吧,我们班是50多个班中小的,130人左右,多的可以达到150-160,座位拥堵到坐下都很难动。然后我们来说说我们班的情况。有三分之一是复读两年以上。我记得我高考前三年的第四名,很清楚。
谈到这里估计大家对我所处的复读环境应该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。
附近复读的案例太多了。有的复读一年后改变了人生,有的复读一年后停留在原地,有的复读一年后成绩倒退。
首先,我要给出我的结果:如果没有明显的信念和意志,一定不能选择复读!
也就是说,如果在复读和不复读之间有一点犹豫,就不要选择复读,即使只考专科。
复读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,也是对心理的考验。从投入产出率来看,投入是准确的。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精神压力,收入是未知的。所以,在这一年里,如果意志不坚定,往往会有一个想法:“如果当时选择上大学,会不会是好的选择?”慢慢放松,成绩不理想。
就拿我身边接触的例子来说,有一年考了一本,复读一年只考了两本。一年考了专科,第二年还是专科。
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事情。估计有些喜欢争论的同学会说:“复读不用那么努力。如果我有天赋,我可以很容易地取得好成绩。”
假设有天赋,为什么一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?
自然,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没有改善的人,还有一些人根据复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。是的,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。让我们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谈谈那一年的复读过程。
2010年一次参加高考,成绩不理想。我只考了460多分,当时可以挂三行。即便如此,经过反复思考,我还是选择了深造,申请了志愿者,直到那年8月录用结果出来,没有被录用。
那时候我的处境就是要不要复读一年,要不要背着背包去深圳工厂工作。相比之下,复读是我好的选择,后一站。
所以,在录取结果出去的第二天,我便背着行李去隔壁县(河南淮阳中学)复读。
谈谈我那一年的复读是如何度过的。
每天5点醒来,醒来穿上衣服,拿着单词本或公式卡,边走边背单词、公式、古诗。来到班级后,拿出洗漱用品,在班级旁边的浴室里洗漱。这也是我们大学大多数学生的做法。他们会把洗漱用品放在一个袋子里,挂在班级的窗户上。所以当时我们学院有一个场景,每个班外面的窗户上都挂着密密麻麻的袋子。
洗漱后开始投入学习,六点钟到操场跑步,操场到班级往返的路上都拿着书学习。
吃饭的时候,我拿着饭盒快速跑到食堂。吃完饭,我一边走一边去上课吃饭。当我到达班级门口时,我几乎吃完了。然后我洗碗继续学习,每顿饭都吃。往返路途整个洗碗过程加起来不到10分钟。
于是一天学到晚上九点多放学,到宿舍洗漱十点钟按时入睡,以保持足够的精神和精力。
那年我的生活很单调,就是学习。用餐运动睡觉的时候,虽然有手机,但是周末给父母打电话,然后马上关机放在盒子里。除了生病去医院,我一个月都不能离开学校。第二学期,从春节到6月份高考,我只回家过一次。
估计很多同学说到这里,都会认为这是典型的书呆子,学习呆板。
是的,从我的观念来看,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,家境再差,想要改变自己的运势,能做的就是多努力,多努力。
归根结底,对一无所有的人来说,不值钱的就是精力。
终高考成绩为620分,比前一年提高了160分,成功地从三本书跳到了好大学。
大学的时候,我和同学聊到了这些经历。有同学说“这种变化简直就是惊喜”。我觉得惊喜不算,但至少我觉得自己很幸运。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,我喜欢。
对于想复读的同学来说,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强烈的信念和意志去后一站。其次,如果经过一年的努力,结果还不理想,他们是否有强烈的心理承受这个结果。
面对复读这个话题,我们不能单方面假设“投入少,结果好”,而是要从另一个方面考虑“投入多,结果可能不好”。